一、基本情况
汽车电子研究所设立八个PI团队,目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43人,正高级职称以上专家33人,包括多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领军、杰青等省部级领军人才,研究生285人。支撑学校学科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为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化提供概念验证平台,推进核心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智能化改造的新型人才培养基地。
二、建设目标
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产业集群背景下,研究所将聚焦汽车电子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国内外汽车电子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合作,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技术创新的融合。致力于推动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提升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研究方向
1.天线与感知:先进天线射频器与微波技术、空间电磁感知与信息处理、智能结构感知与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
2.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车联网及其通信感知计算新理论、智慧交通与全域智能车路协同技术、智能汽车传感器、毫米波与太赫兹雷达通信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智能感知与规划。
3.网络与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工业信息安全、多方协同智能计算、空天地海协同智能系统、人机环协统职能决策。
四、产业布局
加速智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迭代和产业生态演进,促进工业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数据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汽车安全、智能制造、机器人、航空航天等多领域需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保护工业系统与设施安全,紧密结合企业需求解决智能汽车使用场景下的问题,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全流程,为智能网联汽车装备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智能汽车电子领域技术革新。
五、PI团队负责人
姜文、孙建国、保宏、李长乐、苏涛、陈晨、公茂果、张海宾。
六、代表性成果
1.多功能超宽带阵列天线
研制的多功能超宽带阵列天线,利用阵面耦合调控技术,突破了星载孔径超宽带与高效率兼顾的设计难题,将电磁孔径效率在倍频程内提升20%以上。利用区域匹配优化方法,解决了低轨孔径在宽角域扫描中的阻抗失配问题。在极限扫描角下孔径有源驻波比优于3.5。
2.强电磁场环境下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系统
针对电磁脉冲上升时间快、峰值场强高、频谱范围宽等特点,常规方法难以准确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微型、宽带光波导电场传感系统,带宽覆盖10Hz-18GHz,支持电场信号的时域波形、幅度、相位及频谱信息测量。已成功应用10GHz微波环境、100kV/m纳秒脉冲电场和1000kV/m、μs量级的雷电环境测量。
(a)内部结构示意图 (b)波导制备过程 (c)探头实物图
(d)微波环境测试过程 (e)雷电环境测试过程(f)纳秒脉冲测试过程
瞬态强脉冲电场传感器内部结构及部分现场测试实物照片
3.智慧公路物联网设备及基于多元数据融合的车路协同一体化设备
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车路协同一体化设备及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车路协同智慧物联网系统,获得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支持。研究成果已成果部署于成功部署于中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基地及陕西秦岭服务区、广连高速、沙吴高速、清连高速、滨莱高速、沂源隧道等9条示范智慧公路路段。
4.微波/毫米波雷达与通信天线系统
自主研制了24G和77G高精度测距毫米波雷达样机,有效探测距离50-200M, 精度误差达到厘米级,应用于交通雷达、车载雷达、安检成像、无线传感领域。研制了毫米波宽带收发模块和5G毫米波通信系统,开发了48通道高精度4D雷达、192通道成像雷达、物联网雷达、液位计雷达、交通雷达、智慧家居跟踪识别雷达、无人机检测雷达。
5.自动驾驶多场景原型验证平台
与业界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组织如华为、中汽研、吉利等紧密合作,主导了陕西省第一部车联网总体纲要标准,参与了多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标准和白皮书,如《自动驾驶5G-NR-V2X直连通信频谱需求》、《5G车车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应用》等。拥有自动驾驶多场景原型验证平台、行人检测平台、多目标高速识别与分配平台、基于Autoware和Carla的多传感器融合平台等。